2月28日,尽管不是周五,但仍然没有阻止央行降息的脚步。这是自2014年11月以来,央行在三个月内第二次降息,一次降准,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时央行的货币政策确已转为全面宽松。随后3月3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对记者澄清,央行不久前采取的降准、降息操作是为满足银行间市场适当合理的流动性需要,货币政策并没有向宽松的方向发展。
“这次表面看是对称降息,实质上是不对称降息。降息的同时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至1.3倍,如果商业银行在实际经营中将存款利率上浮到顶,存款利率等于没降,而贷款利率却下调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说,而这种不对称降息将收窄存贷款利差,相当于挤压了银行的盈利,让利给实体经济。
但在受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本次降息并不是货币宽松周期的终点,而是中继。“降息是降低企业负债成本,企业利润和现金流改善直接缓解存量债务风险。”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坦言,除了降息外,央行在未来一年还会通过降准、MLF(中期借贷便利)、PSL(抵押补充贷款)和其他货币宽松工具进行调控。
降低融资成本
事实上,在经过2014年一年政策**之后,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年效果并不明显。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率升幅一如预期上升1.5%,虽较上月升幅有所好转,但仍处于近五年低位附近,且仍为连续第四个月低于2%。
同时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则在去年12月份进一步录得了3.3%的同比降幅,已经连续第34个月陷于负区间,“这就说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过去一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坦言。
在过去一年,融资成本只是表面上“缓解”。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非金融企业以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77%,较年初下降0.42%,且贷款上浮比率下降。“融资成本高企的问题看似缓解。”管清友说,实际并没有。
“但货币流动性数据显示,社会融资余额同比和M2增速不断下行。”管清友表示,换句话说,在经济下行过程中,金融机构出于资产质量考虑,对实体经济支持其实不强。而到了2015年,这一困境依然没有解决。
“今年经济下行压力**的时段是一季度。”连平说,“我们预测,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并未跃过50%的荣枯线;如果政策微调力度不加大,一季度GDP增速可能继续下行。”
如此之下,央行在两会之前再出手——降息。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此次降息依然采取了同时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方式,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从去年11月份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以来,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再次决定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表明了央行加快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意图。
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后,活期存款利率将从原来的0.35%提高至0.455%;一年期定存将从2.5%提高至3.25%;2年期、3年期定存**可上浮至4.03%和4.888%。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就是要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一突出问题,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但是对于银行来说不能避免的是,降息可能会进一步挤压银行利润,“银行息差会大大下降”是业内对银行未来前景的**反应。“利率市场化是一个趋势,降息是为了经济更好地发展,能够降低企业成本,这样来讲对中小银行利息收入带来一定影响。”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坦言,就北京银行来讲主要通过提高服务水平,根据经营状况和水平来服务更多的中小企业。
政协委员、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向本报记者回应,降息肯定对银行利润有影响。但是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积极的降息有利于促进其完善定价机制建设、增强自主定价能力、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健全市场利率形成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营造中性货币环境
“*近一段时间,由于油价下跌等因素,通胀率下降速度超过了许多人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名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减通胀率)就会上行,会导致货币条件的紧缩。”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俊表示,换句话说,如果维持基准名义利率不变,货币政策就可能自动紧缩。
如此市场较为关注的是,此次利率调整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转变?
“实际上货币政策从来不是灵丹妙药,结构性问题更不应该以总量方式解决。”上述人士坦言。在央行看来,降息是为了“营造中性的货币环境”。因此在近三个月的两次降息、一次降准之时,央行的声音都反复重申,“不应将此举视为货币政策去向的转变。”
央行一直强调执行中性的货币政策,即货币供应量保持在GDP增长量加上预计通货膨胀率,再加上2%-3%的不确定性因素的水平上。只要货币供应量控制在这个范围,货币政策就是中性的。
“央行目前采取的结构性政策,主要是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一种补充政策,总体看,货币政策仍是一个总量政策,结构性政策只是阶段性的、辅助性的手段。”吴晓灵在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利率、存准率的小幅调整并没有改变政策方向,只有多次、快速地调整利率、存准率才意味着货币政策基调的转变。”连平举例说,2008年10月、11月,短短两个月内央行多次降息、降准,货币政策的基调也由“从紧”转向“适度宽松”。“现在只是加大了政策微调的力度,并不意味着政策转向。”
马骏认为,当前物价涨幅处于历史低位,为适当使用利率工具提供了空间。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就是要继续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巩固社会融资成本下行的成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对于央行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央行设想的道路是,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央行坦言,更加重注改革创新,适时通过推出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存单等方式,继续扩大金融机构自主定价空间,并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