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就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只有五千美元的发展中**,不应该把这么多资源用于房地产投资,不应该让房地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房地产或拖累经济转型
上半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增20.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20.8%,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加快8.8个百分点。
国土资源部法律中心主任孙英辉表示,初步计算,上半年地产市场对于GDP的贡献率在10%左右,拉动GDP增长近2个百分点。
按照惯例,对GDP贡献率超过5%便可定义为支柱产业。在各地持续多年的“地产热”中,不少实体经济资金投向房地产领域,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
很多专家尖锐指出:经济转型必须“去房地产化”,*近一次发出这种声音的是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
“在过去半个月中,我在中国两个地方游泳,游泳池面积都是50米×25米,我在世界上其他五星级宾馆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游泳池,但这在中国已经不算什么了。”
房地产对其他行业的挤出效应已经十分明显,相比其他行业的低迷,2013年房地产企业业绩和净利润情况整体向好。
2013年上半年,十大标杆房企销售额总计为3883亿元,同比上涨27%;总销售面积约3403万平方米,同比增21%。其中,万科以837亿元的销售额稳居**。
而目前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实际贷款利率已经在9%以上,已明显高于当前GDP的增速,房地产通过信托和委托贷款等渠道获得资金的实际成本更高,超过10%。
交通银行报告指出,因为房地产行业目前仍有较高利润率,可以承受较高的融资成本。它的资金需求抬高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抑制了实体经济中其他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的意愿。
需要警惕的是,贷款利率下限放开有可能加剧这一现状。2013年优质开发商资产状况改善明显,贷款利率市场化将加大优质企业贷款利率议价能力。
经海通证券测算,房企平均贷款利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开发商销售利润率将提高0.86个百分点,资产**率水平将提升0.7个百分点。
调控方式或转向长效机制
决策层的多次表态已经明确:下半年我国经济要在政策取向的底线与经济增长合理区间寻求平衡,这是保证经济增长方式得以转变和升级的基础。
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研究员易宪容提醒说,经济增长思路是否会回到以前的惯性思路上去值得关注,比如政府一方面希望挤出房地产泡沫,另一方面迟迟不敢放弃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工具性,希望通过购买**套住房来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目前除房地产在资金和资源占用上对其他行业造成挤出外,本身发展也并不均衡。中国社科院房地产蓝皮书称,从2008年开始我国城镇新增住房套数已超过新增家庭数,加上存量房,整体户均住房已达到或超过一套。
此外,一些二、三线城市出现“空城”、“鬼城”,而一线城市则频出“天价地”和“地王”现象的出现,也为房地产地域分布不均且盲目发展敲响警钟。
“要防止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要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充分考虑城市群与大中小城市衔接,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使得土地供应与城镇化战略相匹配。”孙英辉说。
他还指出,地方政府大规模集中推出土地和利用土地大量融资,积累财政金融风险,加大了房地产调控难度。
客观来看,目前我国城镇化战略和棚户区改造都对房地产投资有直接拉动。
但易宪容提醒说,前十年中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房地产市场发展和繁荣所拉动的,并由此积累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
业内人士预计,下半年中央层面的房地产调控基本平稳,既不放松,也不加码,但局部政策存在或松或紧的可能,比如市场秩序整顿、推出第二批房产税试点、放松房企再融资、支持首套刚需等。
他说,中央政治局让房地产调控“保持沉默”,其实就是为了平稳楼市情绪,稳定经济增长,同时也为房地产调控方式的转变、建立长效机制建设,做过渡性的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