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打造的文化特色街区作为一个城市的“形象窗口”,不仅“还原”了一些老街区的特色和文化,更将沉睡百年的城市文化悄悄唤醒,让特色文化街区焕发出新的活力。既然是保护城市的魂,那么散落在城市里的文化特色街区,现状如何呢?这些特色文化街区对邕州老街的发展又有何借鉴意义?昨天,记者对金汇如意坊、唐人文化园等进行了走访调查。
探访地之一:金汇如意坊
借力景区客流 如意坊渐渐“如意”
相关媒体曾报道,2007年金汇如意坊刚开业的几天,曾遭遇过“门庭冷落、人气难聚、业主铺面转租”的窘境。如今6年多过去了,这里情况如何呢?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与青秀山景区毗邻而居的金汇如意坊。一排排青砖黛瓦红栏杆的阁楼商铺古色古香,庭院深深,整洁安静。坊内有寥寥数位游人在挑选商品。记者走进D区的一家卖手工艺品的店里,看到有人光顾,老板仍然躺在椅子上玩手机没有抬头招呼。“刚刚过中秋节,客人比较少,**和节假日顾客会多些。”店主对记者说。
在B区一家经营红木雕塑品的店里,光顾的游人虽有不少,但真正买东西的人不多。该店老板坦言,“我们这个行业比较特殊,客人少是正常现象。”对于6年前曾遭遇人气不旺,险些退租的窘境,不少商家仍记忆犹新。“刚开业之初也有过经营不好的状况。当时,一个月收入都不够交房租水电费的。但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和客流的累积,渐渐地摆脱了门庭冷落、人气不旺的境遇。”一些精明的商家还总结出了缘何开业之初人气不旺的原因:“吸引人气策划活动少,不少市民对经营什么、卖哪些产品不甚了解。而且,对于客流层次的定位也不准确,人气自然没法旺起来。”
建筑是死的,住在里面的人却是活的。如何活出文化情愫,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文化市场成熟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负责金汇如意坊招商事宜的南宁市金汇展市场管理有限公司策划部周经理坦言,开业之初,这里人气冷清让不少业主店铺萌生了“退租”的想法。但经过调查,他们找到了难以聚拢人气的原因。“交通不便是其一;其二,跟市民的生活水平有关,几年前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不多。但有一点是其他文化街区所不能具备,那就是这里的客流主要来自于外地,本地市民极少。很多外来游客游完了青秀山,需要再买一些艺术纪念品回去时,总会来这里逛逛。”
“借力”于青秀山景区的客流,据初步统计,目前有超过500多家商家进驻,而且还被指定为“南宁一日游”的必游景点,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次的客流量。在业态分布上,将观光旅游、赏花逗鸟、品石观鱼、古玩字画、特色餐饮、展览品鉴、休闲娱乐有机地连成一体,将充满艺术元素和历史文化韵味的“情、景、商”汇拢在一起,造就一处中高端的文化休闲、观光、商务“食购游娱赏”场所。此外,在各种节假日期间,举行各种主题旺场演出、不定期承办各种展览、举行拍卖会等活动来聚集人气。
探访之二:唐人文化园
营造怀旧氛围 文化园走出低谷
在南宁从事文化工作的陈光耀,退休*常去的就是深藏于闹市中的“唐人文化园”。“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总有一款适合你。我喜欢去唐人文化园逛,主要是这里能逛能淘的东西很多:旧书、旧字画、小玩意,琳琅满目,每个**必去之地。”陈光耀自豪地说道。
走进“唐人文化园”,各种古董字画、根雕艺术、红木家具、瓷器杂项、古玉铜器、香茗咖啡、主题酒吧琳琅满目,看着古典韵味十足的老式建筑,大有时光倒流的感觉。尤其是那些红砖高墙、尖顶式瓦房的苏联式建筑,古朴而不乏典雅、简陋而不失庄重。一些旧房子的墙上,涂鸦着各式各样有趣的“艺术作品”,很多店面“因势利导”,把一些古物旧件搬出来,布置得独具匠心,颇有个性。就连园里的厕所也是“个性十足”,用绘画“包装”的如厕口,大有使人产生“误入歧途”的错觉。
记者发现,唐人文化园附近一带服装、家用小电器、古玩字画、手工艺品、糖果饼干、特色食品等各类摊点应有尽有。但让记者奇怪的是,这里并不像其他街区一样人头攒动,只有靠近唐山北湖路口的摊位人流量多些,其他摊位上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个人逛。因为没有客源,有的摊主在打着哈欠,有的则聚在一起聊天。“以前也有生意不好的时候,一是这里道路狭窄,没有划定停车线,市民不好停车;二是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低,客流量少。”开着一家旧书店的李先生坦言,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这里渐渐热闹起来。据保安说,唐人文化园周一至周五白天逛街的人比较少,**便会是另一种景象,各种摆摊逛街的热闹非凡。
“与众不同,匠心独运,这是唐人文化园能够继续活跃下去的根本。”一些老文化艺术家如是说。据介绍,唐人文化园是利用上个世纪70年代修建的原南宁市手扶拖拉机配件厂、汽车配件三厂和柴油机配件厂的厂房和库区进行兼并改制和重新定位,用了一年的时间精心打造而成。
唐人文化园自建园以后,年年有新计划,季季有新活动,给文化园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现代气息。比如,一年一度的“唐人文化节”,是唐人文化园的文化品牌。艺术节期间举办的文化讲座大展台、群芳荟萃大舞台等活动,或多或少吸引了不少人气。
■新闻延伸
兴宁路、民生路、解放路、金狮巷、银狮巷,说到南宁的这几条老街巷,“老南宁”们总是充满深厚的感情,而怎么保护原汁原味的老街巷,也是“老南宁”们始终关注的问题。酝酿多年的南宁市老街老巷的保护将步入更规范有序的法制轨道。8月21日,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南宁市历史街区保护管理条例》新闻发布会,宣布该《条例》将于9月1日起实施。自此,南宁的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街巷就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他山之石
成都宽窄巷子:商家若没特色 再有钱也挤不进
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组成。这里曾经是秦朝灭蜀后供平民和商贾居住的少城,曾是清王朝八旗官兵居住的满城,也被认为是北方胡同在南方的孤本。
宽窄巷子的改造,从一开始便萦绕着法规限制、拆迁、保留重建比例、建筑风格、商户定位等繁琐而尖锐的难题。*终,所有难题迎刃而解。现在,108亩的街区,45个院落,每个院都是孤本,都是名片,而这一点,就是招商**的本钱。而且,对商家的进驻也开设了“门槛”:商家要是没特色,再有钱也挤不进来,确保整条街道的原汁原味的特色。
上海新天地:中西融合 新旧结合的成功范本
上海新天地位于上海市中心,是一个展现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它是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的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休闲步行街。以中西融合、新旧结合为基调,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
门外是风情万种的石库门弄堂,门里是完全的现代化生活方式,一步之遥,恍若隔世,真有穿越时空之感。而精彩纷呈的街头表演、新意迭出的时尚活动,为新天地带来富有动感的现代时尚风采,成为现代潮流的***。如今的新天地已经成为了上海的新地标,是领略上海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形态的**场所。
北京:废旧厂区变身时尚社区
在北京的东北角,有一个以上个世纪50年代建成的工厂命名的艺术区,这就是798艺术区。在艺术社区里,这些当年依旧被看似要淘汰的废旧厂房,成为一个城市艺术文化展示会客厅。
这批入驻者中,包括设计、出版、展示、演出、艺术家工作室等文化产业,也包括精品家居、时装、酒吧、餐饮、蛋糕等服务性行业。在对原有的历史文化遗留进行保护的前提下,他们将原有的工业厂房进行了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这些空置厂房经他们改造后本身成为新的建筑作品,在历史文脉与发展范式之间,实用与审美之间与厂区的旧有建筑展开了生动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