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标准排名研究院推出的“鬼城”指数排行榜出炉,榜单预测,中国未来可能会出现近50座“鬼城”。
何谓“鬼城”?是指资源枯竭并被废弃的城市,属于地理学名词。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高标准建设的城市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因空置率过高,鲜有人居住,夜晚漆黑一片,被形象地称为“鬼城”。
“鬼城”的本质其实是房地产的“产能过剩”问题。榜单所依据的标准是“鬼城指数”,即以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的占比来计算一个城市成为“鬼城”或“空城”的可能性,**住建部的“占用地标准”为每平方公里建成区容纳1万人口(即人口与建成区面积之比的合理比值为1)。比值的红线为0.5,越是低于0.5,成为“鬼城”的危险系数越高;而越接近1,则不太可能成为“鬼城”。
与去年的榜单相比,“鬼城”现在正从省会城市向地级、县级城市蔓延。上榜的前50个城市中,地级城市26个,县级城市24个,势力相当。前十名城市分别为二连浩特、阿拉尔、北屯、阿勒泰、张掖、绥芬河、钦州(楼盘)、嘉峪关、玉门、日喀则,其中有6个县级城市。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去年的样本以地级城市为主,兼顾部分知名的县级城市,今年则是扩大为中国大陆所有的658个设市城市;二是去年的“鬼城”指数以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的占比来计算,今年的方法论即标准并没有变化,只是人口加上了城区的暂住人口。
造成“鬼城”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一种观点认为,“鬼城”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造成土地的利用率非常低。北京(楼盘)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刘志认为,“其实各个城市面对的用地约束还是很大的,一直都有18亿亩农田红线的约束,每个地方政府都要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城市的供地计划是跟着这个城市的总体**走的,但我们很多城市总体**本身就存在问题。”
刘志表示,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对未来的需求预期过于乐观,把未来人口规模预测得很大;另一方面是整个****体系在宏观控制上并没有有效地起到作用。后果是,过于乐观的预估造成了城市每年的供地计划超出了实际的需求。
也就是说,“鬼城”的本质虽是房地产“产能过剩”,但它并非经济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是行政权力插手市场导致市场失灵的结果。形成这种行政权力太过自信,有强烈干预投资倾向的格局,有非常复杂的成因,比如财政分权使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对官员的考核晋升体系导致官员快速出政绩的饥渴;以及土地产权的模糊、金融的软预算约束,还有就是环境保护的外部性等等,都使得供给成潮涌现象。
所以,“鬼城”的出现多是由于超前建设,这些超前提供的房产能否*终被“消化”,还要看整个社会经济的走势,以及政府在多大程度上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