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农行“三农”业务总监赵忠世在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今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农行将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覆盖到所有县域支行,农行将全面推开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目前总行已经下发了文件,将2089个县域分支机构全部纳入事业部管理。
为发挥统一法人和专业化经营优势,农行于2008年启动了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的试点。数据显示,目前该行的试点已扩大至全国19个省(区、市)20家一级分行下辖的所有县域支行,覆盖全行县域72%的机构、79%的人员、83%的存款和86%的贷款。
铺开后税收优惠2-3亿
据赵忠世介绍,在体制方面,农行建立了“三级督导、一级经营”的事业部管理体制,在总行、一级分行和二级分行都设置了专门机构,做好督导服务,并通过下沉经营重心、加大对县域支行业务授权和资源投入力度等措施,强化县域支行的经营能力。
在运行机制方面,农行在资本管理、信贷管理、会计核算、风险拨备与核销、资金平衡与运营、考核激励约束等6个方面对三农金融事业部进行单独管理,形成了一整套有别于城市业务的管理体系。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农行20家试点行县域贷款余额2.35万亿,较改革前增长124%,高于同期全行贷款增幅27.4个百分点,县域贷存比由34.7%提高到49.6%。20家试点行共发放惠农卡1.4亿张;设立“金穗惠农通”服务点54.6万个,布放电子机具108万台,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8.7%。
同时,**对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实行了监管费减免、涉农贷款营业税优惠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三项扶持政策,有效提升了农业银行“三农”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今年7月,财政部也下发了《关于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涉农贷款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67号文,明确今年5月1日至年末,对农行纳入“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的县域支行,提供农户贷款、农村企业和农村各类组织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该行三农政策与业务创新部总经理冯延成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政策将减税对象严格限定在央行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规定的涉农贷款范围之内,约是七大类、39个子科目。同时,还剔除了农村地区的煤炭、烟草、采矿、房地产等行业。
冯延成表示,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降低农行服务三农的成本。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行每发放1亿元的涉农贷款,按照目前收息水平,将减免营业税约12万元,有利于降低服务成本。优惠范围扩大到全部县域支行以后,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大约能多减税2-3个亿。
互联网三模式服务“三农”
此外, 冯延成还表示,农村金融业务风险大、成本高、收益低,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为此,他建议首先应以法律形式明确各类涉农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和支农职责。其次,对资本充足率、贷存比、资本**率、不良率等监管指标,对涉农金融机构能够实行差异化的监管和考核。
“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移动通讯及大数据技术,可以较好的解决农村客户分布广、笔数多、额度小和使用频繁等比较多的服务难题,在成本控制、风险识别、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对克服三农金融服务问题具有独到的优势。”农行农户金融部总经理常亚峰也表示,农行也在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服务三农。
据常亚峰介绍,农行利用互联网服务“三农”主要是三种模式:一是甘肃的“四融平台”,即将融资、融商、融智和融通结合起来;二是湖北的“E农管家”平台,这是通过电商平台,将生产商、批发商、农家店、农户四级客户链接起来;三是四川开展的大力推广农村移动支付应用,即“银讯通”平台。
赵忠世还在发布会上表示,农行在资源配置上,积极向“三农”倾斜。在信贷规模上,2015年,农行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在全行信贷规模与上年持平的情况下,安排“三农”信贷规模3800亿元,较上年增长21%。截至3月末,农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2.53万亿元,较股改初期(2008年末)增长1.6万亿元,增幅达172%。
此外,农行还加大了对新型城镇化和大型水利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截至2015年3月末,农行新型城镇化贷款余额达1.21万亿元,其中县域地区城镇化贷款余额达4316亿元。
在大型水利项目建设方面,农行表示该行已有26家分行与地方水利厅局(省级水务水**司)完成签约工作,意向性授信额度近6950亿元。截至2015年3月末,该行水利建设贷款余额达2167亿元,对**确定的172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已实际支持25个,授信25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