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央行三次降息降准的举措,将持续推动各类市场利率和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利好实体经济。同时,政策“组合拳”还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政策调整频度加密力度加大
2015年至今央行已经3次降准,其中2次普降1次定向降准,与之形成对比,2014年只有2次定向降准。无论是降息还是降准,频度都明显加密。
市场将央行此前的货币政策调整称为“双拳齐出”,并认为这种货币工具的组合使用“较为少见” ,是在加大力度。此次货币政策调整的特点之一是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同步运用,改变了以往交替运用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的操作方式,体现了对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稳定的充分权衡。主要目的是服务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促进结构调整,巩固宏观调控效果。
贷款平均加权利率降至四年**
较2014年同期,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1.15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1个百分点;一些小微企业、“三农”贷款服务做得好的金融机构降准幅度已达2.5个百分点。连续降准、降息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其一,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充裕。央行4月末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后,银行体系备付金水平一度达到历史高位,预计6月末银行体系超额备付金水平仍将保持在3万亿元左右。同时,货币市场隔夜利率**时降至接近1%的历史低位。
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业内人士估算此举起码释放出6万多亿元的信贷额度。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降准和存贷比考核指标的取消,保证了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
其二,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有所缓解。在基准利率连续下调的引导下,2015年5月,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16%,较去年同期下降0.91个百分点,创2011年以来的**水平。这对小微企业是双重利好。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从近几次降息效果看,贷款利率虽已全面市场化,但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仍然具有较强的导向和信号作用,进一步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可望继续引导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加之同步下调存款基准利率,也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筹资成本,带动各类市场利率和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
其三,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持续有力推进。央行6月28日采取的定向降准做法,被市场认为是继续巩固2014年历次降准的效果,针对“三农”,针对小微,致力于结构优化。将有效激励金融机构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优化了金融资源配置结构。
短期利率持续利好
央行5月金融数据报告显示,5月信贷数据小幅回升。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2063亿元,高于4月的1568亿元,主要反映住房类贷款上升。票据融资持续增长,5月新增达2233亿元,高于3月、4月该值的281亿元和1361亿元,反映了短期利率的持续下降给金融市场带来的利好持续。
央行“组合拳”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央行“组合拳”还将带来一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附加影响”。市场分析人士普遍预期,尽管理财、楼市并非政策所指,但流动性的进一步释放将给这两个领域带来影响。以楼市为例,5年期以上商业贷款利率降至5.4%,而5年以上公积金贷款利率更是降至3.5%。专家称,目前房贷利率已降至10年以来的**值。
此外,降息还将对理财产品收益产生影响。普益财富研究员魏可认为,降息之后,流动性更加宽松,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类”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能继续走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将进入下行通道。
央行有关负责人日前称,下一步,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总体思路,同时,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6.2100, 0.0009, 0.01%)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将继续走稳增长、调结构道路,中小微企业、实体经济或在下半年迎来政策“红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