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混改顺应经济转型
《21世纪》:我国银行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是什么?希望通过混改实现哪些目标?
李麟: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混改优化了国有股权占比弹性,有利于国有资产“进退取舍”扩大纵深。混改从理论上使国有股权从百分之一占比到百分之九十九占比成为可能,有利于国有股权的进退,有利于国有投资项目的取舍。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角度讲,此举有利于**获得资本项目的流动性溢价,有利于借助资本市场和股权转让获得更多的资本增值。从一个更深层次的角度讲,混改可以让政府或国有投资更加专注于有关国计民生的军工和基础产业,更加专注于需要政府介入的高新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
巴曙松:我更愿意把这些银行业的改革举措放到当前整个经济转型、走向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考察和把握。在当前的转型过程中,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增长由要素投入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转变。必然要求金融资源要素沿着调结构的路径转移配置,提高资源和要素的利用效率。因此金融改革的核心是能否从传统上倾向于服务重资产行业的间接融资为主,更多转向能够服务轻资产、创新型行业的多元、富有弹性的金融体系。
以银行主导的间接金融体系,以及传统的商业银行服务模式在工业化和密集要素投入期能够发挥其较强的金融资源动用能力,但在服务创新创业方面存在天然的不足,许多小型企业,特别是具有创新性质的小型企业比较适合高风险高**的股本或债券融资,难以从银行类机构获得贷款。
因此,通过发展直接融资市场体系,开展高风险高收益的股本或债券融资,依托于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等市场化筛选机制,能够为高新科技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提供更为有效的金融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也需要动态地进行改革,来适应这个金融结构大变革的新环境,为促进经济效率的提升提供金融支持。
过去几年利率、汇率等金融领域的关键改革持续推进。以利率市场化为例,目前已经步入收官阶段。金融机构存款定价的精细化、差异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分层定价的存款定价格局基本形成。这有利于推动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的进一步完善,推动银行客户结构的下沉来提高中小和小微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也会促使金融机构经营模式的差异化和多元化,**金融创新的活跃,同时也有助于加快经济的转型升级。
从这个金融体制改革的大背景看,银行业的混改也是顺应这个外部环境变化并相应推进转型的必然需要。
又一次从交行开始
《21世纪》:11年前,交通银行领衔中国银行业股份制改革,谱写了“财务重组-引进外资-公开上市”的改革三部曲,此次银行业混改首单再次花落交行,是出于什么原因?
钟伟:交通银行的股改方案通过了国务院的批准,是由多重因素导致的。显示出上海市政府在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方面的坚定决心,因为上海正面临着来自于香港、深圳和更广阔的海外市场的竞争。同时,上海自贸区落地为上海加速建设人民币国际金融中心确立了强大的信心,这种背景之下,交行的混改对于上海的金融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巴曙松:交通银行通常被视为是大型银行中的小银行,中小银行中的大银行,这种独特的市场地位,使得交通银行进行混改试点,可以同时为下一步的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提供一些经验。下一步在积累初步的试点经验后,应当有必要继续向大型银行以及中小银行延伸。我个人觉得,目前*值得改革的是地方政府事实上占据控股地位的地方金融机构。
《21世纪》:目前,财政部作为交行的控股股东,在深化改革中,是否会动摇财政部的这一位置?对已经开展混改的银行而言,还有哪些改革内容值得期待?
巴曙松:控股有多种表现形式,并不必然表现为**的股东,纵观全球一些代表性的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特别是一些大型上市银行,大股东的占比许多只有10%左右,腾出来的这一部分股份,财政部可以用来投入到许多更需要的民生等领域。
钟伟:从交行已经披露的混改的信息来说,强调要引入民间资本,推行高管和员工持股计划,深化发展治理结构,但同时也坚定地提出坚持国有股控股的地位不动摇等等。从这些角度来看,交行的股改方案与现在上市银行中已经出台的股改方案相比稍微往前进了一小步,但是和市场的预期还是有落差。对于交行的混改方案,从方案提出后交行的股价就可以看出,投资者对银行业股改的信心不是很充分。
目前中国银行业整个系统的实际控制人有两大系列:一是财政部,尤其是财政部金融司;二是中投,尤其是中投的汇金系。这两大系列基本控制了中国银行业的整体大局。如果混改不触动已有实际控制人的格局,不触动股权结构的根本变革,不触动股权董事层面的改变,那么银行业的混改就谈不上深刻。
银行业混改难点
《21世纪》:您如何评价目前的银行业混改方案?是否符合市场预期?
钟伟:就目前银行业已经发生的混改来说,远远没有达到市场预期。
首先,与2003-2004年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领头的那一轮中国银行业改革相比,当时中国的银行业处于背水一战只能胜不能败的境地,而目前中国银行业的改革缺乏必须要改革的决心。
其次,目前已公布的上市银行的股改方案没有能够达到市场预期。关于国有股的控股地位、公司治理结构改善、银行创新、民营资本的引入、民间股权与董事的介入等方面,都没有明显的新意。
**,尽管混改对民营银行的发展略有扶持,包括对互联网银行、金融创新有所扶持。但银行业垄断本身并没有根本性变化。尤其是来自于银行股权代表的财政部和汇金公司系实际控制人这一格局没有改变。
所以中国银行业的混改远远没有达到预期。
《21世纪》:银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点在哪里?会遇到哪些改革阻力?
巴曙松:如何吸引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在公司治理中形成符合市场规律的制衡机制是其中的关键之一。
钟伟:银行业改革的难点在于以下问题目前尚未明确。
**,银行和金融机构是否无论大小、区域、性质,都要坚持国有股的控股地位,还是可以实现国有控股、参股,以及能否引入民营资本?
第二,在整个中国金融系统中,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国有股的持股和控股比例维持在什么水平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理解的合理范围?
第三,目前一行三会的监管体系能否适应未来金融体制的改革?
第四,互联网金融机构和现在已有的金融机构如何实现线上、线下法律法规一体化?既推动商业银行等现有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又能够激发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特点。
这些问题都值得斟酌,但从现有的金融改革顶层设计来看,没有看到上述四方面内容,我认为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等一系列报告的要求还是有较大的落差。期待以后推进的银行业混改进程能够出现积极的变化。
混改对银行业的影响
《21世纪》:银行业混改对我国金融行业将带来什么影响?
李麟:混合所有制将为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促进力量。
首先,借助混合所有制,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机制。**的公司治理是由**的融资结构决定的。混合所有制,进一步增加了公司治理内在的激励和约束,可降低一股独大以及一言堂的现象,决策更加透明,制衡更加有效。
其次,混合所有制,可以引入市场化基因,加速商业银行市场化进程。特别是在民营企业比较流行的股权激励,认股权证,将促进商业银行的市场化选拔和用人机制加快。
再次,混合所有制,将使股东、客户、员工、社会四者的利益更加趋同。有利于按照市场的规则,实现共赢。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引入,将会使企业的效益和价值拉动更加明显,市场的约束将会更加刚性化。
**,混合所有制,将割断国有银行、国有控股银行和国资管理机构的依附关系。也就是说国资管理机构,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减持国有股权的方式,达到改变企业属性的目的。也就是说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股权更便利于通过市场,按照国有资产的意志,决定该企业是否属于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
巴曙松:我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促进银行业股权的多元化,促使其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金融环境,在促进经济转型的同时,也推动自身的转型。
钟伟:到目前为止,中国银行业仍然是中国金融机构中非常重要的生力军。例如,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机构中的资产占比、负债占比、在社融总额中银行信贷占比等方面,都是**的主角,所以中国银行业深改落地的情况基本上就决定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成败得失。而目前可以看到的银行业混改方案对本质问题有所回避,可能使得此次银行业的混改对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可能带来消极影响,并加剧国有银行**人才的流失甚至形成人才断层。
《21世纪》:结合开设民营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等银行业改革措施,我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巴曙松:顺应整个金融结构变化的大趋势,商业银行应当从传统的作为存贷款之间的中介角色,转换到更为广泛意义上的投资者和筹资者之间的中介职能;从原来过于强调存款等负债的经营,转向把握优质资产并促进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的优化联动。
钟伟:我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十八届三中全会当中已经说得非常清楚,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是帮助市场完成资源配置的扶持之手。如果两者关系倒置,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改革、银行体制的改革就会失去方向感,现在我们正处于既无危机感又失去方向感的十字路口,值得警醒。
《21世纪》:当前国企改革蓄势待发,对国有银行先行开展混改,对于下一步实体国有企业开展改革意味着什么?
巴曙松:银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本身应当就是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探索也可以积累一定的经验。同时,商业银行的混改,也会相应影响到作为商业银行主要客户的国有企业的行为模式,从而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形成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