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0日宣布,自2015年5月11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这是今年以来央行第二次降息。央行同时宣布,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半年内为何三度降息?
A 应对下行压力支持实体经济
刚公布的4月份部分经济数据和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加大,宏观调控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4月份中国出口同比下降6.2%,外需仍然低迷;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4.6%,企业经营仍然困难。而一季度经济增速进一步回落至7.0%,虽仍处合理区间,但创六年来新低。
“经济运行所面临的下行压力、物价总水平保持低位,都决定了通过名义利率适度下调以实现实体经济部门的实际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客观需要,以此稳定实体经济运行预期。”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认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此次降息的主要目的是稳定经济增长,把经济增速稳住,为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B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尽管企业名义融资成本有所下降,但在CPI环比下降,特别是PPI较快下降的情况下,企业实际融资成本相对还是偏高的。降息主要是通过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升市场投资意愿,使经济景气预期变得更好。”陆磊表示。恒丰银行战略与创新部总经理娄丽丽预计本次降息后银行存款利率不会都执行上限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中国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已经接近收官。为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下一步仍需进行一系列的结构性改革。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与别的政策工具在实际操作中容易走形或者跑冒滴漏相比,降息的操作简单效果直接,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在降息的同时,央行还宣布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至基准利率1.5倍,这体现了央行寓改革于调控之中。
C 降息非中国版QE也非强**
“当前所谓‘中国版QE’的说法是建立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失灵、缺乏操作空间的基础上,与近期中国货币政策量、价工具组合综合运用具有较大余地不符。”陆磊明确表示。专家介绍,所谓QE是在利率已降至零甚至负,实体经济拿钱没有地方赚钱,常规利率杠杆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央行直接购买政府债券。以中国实际情况看,即便经过三次降息,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仍达5.1%,中国货币政策工具还有很大空间,不需实施“中国版QE”。
*近半年来一连串的降息和降准,也并不是“强**”和“大放水”。王军指出,判断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很关键的指标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3月末,我国M2余额同比增长11.6%,低于12%左右的全年预期目标。“从M2看,货币政策没有搞‘强**’和‘大放水’,未来货币政策还有预调微调的空间。”
降息后,你该如何打理“钱袋子”?
股 市 降息对股市是利好
“降息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绝不是为了**股市。但从客观效果上来说,降息对股市是利好。”专家认为,基准利率下降可以降低上市公司融资成本,改善其经营水平,提高股市估值,这些都对股市有较好的影响。“但股票价格还是主要受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的影响,因此投资者在投资股市时需要甄别风险。”
理财产品
可配置权益类或综合类理财产品
央行降息,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路走低,银行理财的发行规模也相对“疲软”。近日,普益财富和西南财大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一季度共287家银行发行了21039款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估计为20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规模下降了31.4%。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首席宏观研究员赵庆明建议,在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收益水平下移的背景下,可考虑配置更多权益类或综合类的理财产品,并根据自身情况拓展一些金融衍生品增加投资收益。
楼 市
降息对房价的拉动不会太明显
对于百姓而言,降息还意味着不少购房者的月供负担有所减轻。调整后,如果购房者贷款100万元、20年等额本息还款,月供将减少约143元,全年可减负1700多元,20年下来可省下约3.4万元。“在房地产商整体资金链紧张情况下,贷款利率下调意味着开发商融资成本降低,压力有所化解,对房地产的销售量和活跃度有拉动作用。”专家说,“但由于前期房价冲得太高,需要消化大量存量,因此降息对房价的拉动不会太明显。”
降息后还需做些什么?
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降息后的关键在于,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把央行半年内三次降息、两次降准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部分为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释放的可贷资金,事实上却流向大型企业、房地产业,或者通过银行理财产品流入股市,有的甚至在金融体系空转。当务之急是强化考核监督,引导银行放贷。有关部门应按照定向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要求,对银行释放的资金流向、信贷利率水平进行严密监控和监督,防止渠道阻塞或是流向跑偏。
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长期看来必须构建多层次、市场化的金融体系,积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特色中小金融机构,并实现市场化定价。当前资金难以进入中小微企业,虽然与企业本身风险高有关,也与当前我国银行体量过大有关,还与资金价格仍未实现市场化有关。大中银行不愁优质客户先天“眼光难以向下”,银行资金价格也未能充分反映成本和风险,这些都必然阻碍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