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度的小学新生报名时,为了能让子女获得公办小学的入读资格,南宁市不少小学的校门外出现了家长彻夜排队现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对下一代教育的日益重视,为孩子读公办学校挤破头的状况日益突出。如何破解这道难题,应当引起社会各方关注与反思。
现象 彻夜排队为子女报名
7月6日,是南宁市各个小学招生报名的***。从博白县来南宁打工多年的温宗龙早早起了床,他住在万秀村,要赶着去南宁市万秀小学给儿子报名。通往学校的路上并没有多少人,他心中暗暗窃喜。到达万秀小学时是清晨6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目瞪口呆:“给孩子报名的家长已经排了几十米长。”原来,6日凌晨2时后,就陆续有人在校门口排队了。
6日上午8时30分,万秀小学开始发放排队号,家长们像疯了似的涌向校门,本来计划全天6个小时的报名时间,在上午10时30分就提前结束了。
“两个小时就招满了200个名额,叫我们怎么能不着急。”温宗龙说,尽管学校反复劝说家长次日再来报名,却没有人愿意离开。有了一次“吃亏”的教训,他们开始为第二天的报名顺序自发排队。其间,不断有人加入,但没有人敢离开,连吃饭和去卫生间都是夫妻两人轮流来。
7日凌晨3时,万秀小学校门外一改往日的寂静,在昏暗的路灯下,排队的“长龙”已经达到100多人。
类似“家长彻夜排队为子女求学”的情况还出现在南宁市虎邱小学、官桥小学等学校,不少家长拿着好不容易办来的居住证、居住证明等六证,辗转不同城区的六七所学校,但*终没能为自己的孩子找到接收学校。
未来 完善政策缓解“入学难”
在发现问题之后,一些城区的教育部门也开始寻找新的对策。江南区是今年南宁市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第二多的城区,该城区教育部门今年就**采取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联合招生的方式。
在福德小学校园里,南国早报记者看到长乐小学、乐富小学等附近民办学校摆放的招生咨询台。江南区教育局副局长李翠香说,如果家长材料审核不过,可以直接到民办学校报名。
据李翠香介绍,经过摸底调查,江南区今年有9400多适龄儿童将进入小学,而即使是公办和民办学校加起来,该辖区也仅能容纳6400多名学生(公办学校计划招生数在5400人左右)。所以,*初教育部门也考虑过,学校一旦招满就不再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材料。但经过讨论后,还是决定只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证件齐全,全部接收材料。不过,在公办学校满员的情况下,有可能会由教育部门安排到民办学校就读。由教育局调配到民办学校就读的,小学每学年减免学生500元,中学每学年减免学生700元。
相关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江南区陆续新建了10个小区,但都没有配套学校,这使得该辖区招生形势愈加严峻。而且,江南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多,前些年每年还只是增加几百人,从两年前开始,每年都增加上千人。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入学问题,江南区已想尽办法建学校。目前该辖区筹建、在建的学校达到10所,比如富乐小学年底将交付使用,翠湖学校已正式开工,东南小学也将在今年开工。
“要解决城市孩子和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难,关键在于城市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必须与城市发展相匹配。”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周可达认为,政府在城市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学校、医院、道路等公共设施与区域人口的配套建设。他建议,有必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在学校、医院等事关民生的基础资源建设上,对**部门、房地产开发商提出硬性的约束和要求,以解决区域内入学、就医难题。
记者留意到,5月23日,《南宁市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条例(草案)》已提交审议,《草案》对新建小区建设学校等配套设施的问题进行了规范,要求配套设施应与住宅同步交付使用。相信,随着各种政策的不断完善,目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将逐步得到缓解。